泓生槐,媒体聚焦,记录我们正在发生的...

国家林业局:客观认识我国桉树发展问题

返回列表 发布日期: 2019年05月30日 10:48:10
  桉树的来源

  桉树为桃金娘科桉属等3个属树种的总称,共有945种(含亚种或变种),主产于澳大利亚。我国引种桉树始于1890年,目前生产上广泛栽培的桉树都是经过改良后的杂交种。20世纪90年代起,我国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树,特别是在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海南等省(自治区),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。广西是全国桉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省(自治区),桉树人工林面积202万公顷。2013年广西木材产量2480万立方米,其中桉树木材产量1700万立方米,占70%。
 
 
  随着桉树种植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,经营周期的不断缩短和连栽代数的增加,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凸现,桉树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进一步激化,以致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争论。导致“桉树之争”的原因,既有技术性的问题,又有社会性的问题。

  技术性问题

  一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大规模连片种植桉树,导致水资源量下降,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,降水的分配格局发生改变,影响人畜用水安全。
  二是机耕翻犁、全垦整地,短轮伐期经营,木材全树利用,改变了土壤的层次结构,造成水土流失,土壤养分过快、过多移除,导致地力下降,从而使施肥量一增再增,成本提高,比较效益降低。
  三是大量使用化学品(如化肥、除草剂、农药等),造成面源污染,危及生态环境安全。
  四是在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,以炼山、全垦,大规模、长期施用除草剂、多代连栽方式经营桉树纯林,不但改变了景观的多样性,造成植物多样性丧失,也引起食物链的缺损和不同物种之间生态关系的断裂,造成级联效应而引起生物多样性的次生灭绝,从而产生一系列恶果。
  五是大规模单一无性系营造桉树纯林,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,抵抗力降低,病虫害暴发的风险加大。
 

  社会性问题

  主要是由于桉树的无序发展,造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冲突加剧,矛盾激化。例如,广西的桉树13年间面积增长了10倍,其他树种如松树、杉木等的林地被桉树所取代,甚至甘蔗、橡胶等农作物也被桉树所取代,挑起了行业之间的竞争,使桉树成为被集中攻击的对象。一些地方在交通干线设置不署名标语“种植速生桉严重危害人饮安全”“种植速生桉祸及子孙后代”等,行业之间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。
  “桉树现象”折射出诸多方面的问题,最根本的还是发展模式问题,是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。其实这是我国人工林经营和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,只不过由于桉树有着无与伦比的速生性,这一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罢了。桉树从种植到成材只需5~7年,单位面积所生产的木材产量是非速生树种的十几倍,因此,它所消耗的水、肥也相应地要多,这是客观规律,对此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。
 
【相关推荐】

泓森槐资讯中心

咨询热线

400-030-0021